在地形復雜、寸土寸金的山水之城中心城區修建一條時速350千米的高速鐵路,這給建設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面對城區用地緊張、環水保要求高、臨建建設標準高、安全質量管控嚴的客觀情況,建設者該如何打造一座集綠色、環保、智能化的拌和站呢?
中鐵大橋局成渝中線重慶樞紐施工1標的大橋建設者在渝懷鐵路、蘭渝鐵路、在建地鐵15號線、G212國道、二橫線城市快速路等交通線路網穿插包圍的夾縫中,因地制宜,給出了屬于他們的答卷。
項目部積極踐行“綠色建橋、建綠色橋”的環保理念,重點突出綠色拌和站理念與措施,融合智慧工地管理,以BIM建模全方位展現橋梁建設情況。
近日,拌和站成功驗收并投入生產,成為成都局重慶建設指揮部管轄內新開工項目第一個通過驗收的綠色環保智能拌和站,被列為重慶建指標桿拌和站。
同時,拌和站也迎來了中國鐵路成都局貴陽建設指揮部及其他參建各方的觀摩調研, 拌和站綜合管理系統、遠程控制視頻系統、數字信息指揮系統等綠色環保信息化功能,以及“花園式”智慧工地管理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贊賞。
中鐵大橋局成渝中線重慶樞紐施工1標拌和站、試驗室、信息化調度控制中心位于二橫線與G212交叉位置童家溪立交附近,占地面積8376平方米,拌和站配置兩臺HZS180拌和機,主要為井口嘉陵江特大橋、半邊街雙線大橋、井口雙線特大橋施工供應混凝土。
拌和站分為看板展示區,混凝土生產區、信息調度室、供水區、生產污水處理區、生活污水處理區、供電區、料倉區等,中心試驗室、信息調度控制中心臨近設置,是一座綠色環保智能化拌和站。
這是一座綠色環保拌和站
在拌和站建設過程中,嚴格落實開工標準化,按照臨建工程達到主體工程的標準要求,積極開展地災評估,超前謀劃,在規劃設計、平面設計、結構設計、環保設計、景觀設計、信息化設計等“六大設計”上下功夫,把好策劃管理第一關。
項目部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綠色環保施工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打造綠色環保拌和站,拌和站生產區和料倉采用全封閉結構,具有降噪、抑塵、保暖、隔熱作用,艙內配置智能噴霧抑塵系統,艙外配置室外抑塵系統。
進站路旁設置全自動龍門洗車機,確保泥不進站、塵不出站;配置生產污水處理系統,可將混凝土余料、污水分離為砂、石和清水,清水用于車輛和場地沖洗;配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對生活污水凈化后直排。
這是一座智能生產拌和站
拌和站采用綜合管理系統和遠程控制視頻系統,實現了拌和站遠程集中操控少人化、業務流程管理自動化、車輛管理智能化、質量卡控標準化。
拌和站綜合管理系統,通過接入地磅系統,實現自動收料和物料消耗統計;通過粉料灌料位監測系統,避免粉料錯倉、爆倉;利用手機APP實現混凝土澆筑申請和遠程簽收;通過遠程控制視頻系統,實現混凝土一鍵生產。
這里有一個現代化的信息調度控制中心
信息調度控制中心肩負混凝土一鍵生產、項目信息調度與生產指揮、產業工人培訓、行業和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其內設一間可滿足80人的大型會議室和一間信息調度室,室內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遠程控制視頻系統、數字信息指揮系統。
其中數字信息指揮系統包括BIM模型、信息管理平臺、智慧工地及智能建造四部分;信息管理平臺包括產值統計、年度產值計劃、工程進度、施工進度表、勞力投入和資金投入;智慧工地包括水質監測、智能視頻和邊坡監測;智能建造包括拌和站、主塔、掛籃、移動模架、列車預警系統等信息化控制。
中鐵大橋局成渝中線重慶樞紐施工1標項目部綠色環保智能化拌和站及信息調度控制中心的建成,為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項目部全體員工將以“每天都是星期一”的精神狀態,踔厲奮發、銳意進取、真抓實干,為打造成中國西南山區的綠色工程、創新工程、精品工程、標桿工程而努力奮斗。
新建成渝中線鐵路重慶樞紐相關工程 CYCQSNSG-1標段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北碚區、兩江新區。標段內含有區間路基0.48公里,聯絡線3.285公里(含軌道、站后四電等),橋梁3座/3.768公里,重慶北站站改2.101公里(含土建、軌道、站后四電等),正線無砟道床鋪設,正線有砟段軌道鋪設。其中,井口嘉陵江特大橋為成渝中線關鍵控制性及重難點工程,大橋橫跨嘉陵江,主跨325米,是成渝中線全線跨度最大的雙塔斜拉橋。
成渝中線鐵路是滬渝蓉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持“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一條承擔區際長途客流和成渝直達城際客流的高速鐵路。建成后,成渝兩地旅行時間將進一步壓縮,將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對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一篇:
下一篇: